




换主题就像死过一次一样,用四天时间和几千行代码搏斗。
这次使用的主题是K2RC6,没有使用最新的版本K2RC7 是因为K2RC6和我的WordPress2.5.1兼容性最好。不打算升级到WordPress2.7,我不需要那些可能拖慢网站的功能,另外我修改过WordPress2.5.1的源代码,升级意味着要重新改一遍源代码,那是自寻烦恼。
现在用的这个K2主题是经过修改的,本地Apache/MySQL/PHP的编程调试环境我用的是XAMPP LITE。主要改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最大的动作在留言系统。我个人不喜欢ajax免刷新式留言,并且K2原来的留言样式不大好看,Gravatar不与留言者名称对齐,默认Gravatar又黑又粗,看起来乱七八糟。改成默认主题的留言样式。
K2毕竟是外国人的主题,中文表现并不理想。除了汉化这种必要步骤,还把侧边栏与主栏间距扩大了10像素,侧边栏列表项目稍微空半格,给照片加边框,图片不加边框,改大字体,适当地方字体加粗,增加header中menu列表的margin,修改引用样式,去掉所有时间、留言、标签、编辑旁的png小图标,等等。
代码方面重新为几个页面按K2的结构做template让其能正确显示。改正页面翻页后header同时显示主页和页面的bug。
简单概括,就是把默认主题Kubrick和K2拼起来。
我先后用过两个主题,默认主题Kubrick和K2主题,皆出自Michael Heilemann之手,整个修改过程我对他的崇拜之情不断加深。他在Kubrick里告诉我代码能简洁到什么程度,用K2让我知道盘根错节可以和条理清晰共存,代码能如此复杂精巧,我觉得他仿佛集天真无邪的孩童和神机妙算的老千于一身,可怕而令人着迷。在Kubrick的style.css代码结尾的注释里,他写道:“Daisy给我你肯定的回答吧,爱你让我痴狂,这不会是那种老套的婚礼,我没钱给你买马车,但坐在我自行车后座上你会甜蜜悠长!”在K2的theloop.php代码开头的注释里,他写道:“对这么精美的艺术品,下手轻点!”真性情的奔放加牛逼哄哄的自信,偶像啊偶像。这个哥本哈根的30岁帅哥个人博客PR是7,太猛了太猛了,徐静蕾王小峰之流的博客在他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行走江湖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啊。
程序调试让人上火。IE和Firefox两种内核的浏览器不同的显示效果让人抓狂,就像同时给笨学生和聪明学生上课,既要让笨IE听明白,又不能让聪明的Firefox觉得不耐烦。
学习CSS最好的办法果真是不断尝试。K2的CSS文件大得惊人,仍和其它主题很好兼容,得益于字段命名的独立。K2另一个强大之处在它无所不能的对外接口和自定义选项,这对于使用者是个好事,但对于修改主题的我来说就是个灾难。作者喜欢把各段功能切成模块分开放在不同PHP文件里,再引用或嵌套,有些功能定义完全看不懂还不知到哪找出处,幸好最后都弄明白了。
这次修改WordPress主题,最大的体会是:能用CSS解决问题的地方尽量用CSS,能用PHP代码解决问题的地方尽量用PHP代码。下手之前最好想好用哪种方法,弄反了效率会很低而且很难做出来。另一个体会是DIV加CSS的网页组织方式高效而科学,在这点上我不认同自恋的腾讯网站重构工程师TwinsenLiang的观点。
用BSP的人点几下就能换个主题,WordPress也不难顶多稍微调试一下,无奈吹毛求疵乃我人生一大悲哀,硬要自作孽,看教程查手册改样式表,半夜两眼放光读代码。一切痛苦只能怪自己太菜,上次完全不懂CSS也敢修改默认主题,真勇敢。但付出就有进步,我觉得以后写简历也许可以加一句“了解网页编程的PHP和CSS语言”。
过程是艰苦的,成功的欣慰让人充实,也许这就是独立的最大乐趣吧。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感觉真好。
寒食雨夜十绝句
【清】柳如是
其七
杨柳湖西青漆楼,闻遐风起水须钩。
无聊最是横塘路,明月清霜草亦愁。
其十
合欢叶落正伤时,不夜思君君亦知。
从此无心别思忆,碧间红处最相思。
影片前二十五分钟的枪林弹雨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呼啸的子弹打穿头颅,冲上海滩的士兵成片倒下,残肢断臂,血流成河。真实的战争应该就是这样子,人像蝼蚁般渺小,死亡的恐惧主宰一切。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看一个人临死的表现,高下立判。Spielberg利用战争的间隙鲜活地刻划了每个人物的感情个性。拯救小分队里的翻译Upham是个懦夫,可是真在战场上我们能有几个人不变成懦夫?这绝妙的反讽让我认为Upham是塑造得最丰满的形象,比Tom Hanks演的主角更有血有肉。
我不喜欢影片中意识形态的表现。电影以飘扬的星条旗开头飘扬的星条旗结束,Spielberg从大导演变成了一只廉价而讨美国人民喜欢的乖巧小猫。很多年青人像我一样不喜欢看中国的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但却对影片中Miller上尉临死前举起手枪向德军坦克射击的那段场景大加赞扬,很难说,和“我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的镜头比起来,哪个更假。
《拯救大兵瑞恩》已经在尽力克服战争电影中浪漫主义的叙事倾向,但仍然不够。战争永远只有残酷和杀戮。
这是一部让我震撼的电影,但不是一部好电影。
读冯唐的夜晚,台灯烧了,学校里的灯泡最贵只有十块钱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跑到家乐福拣最好的买上,35块,飞利浦15瓦节能灯,换上,亮得晃眼。读完最后一页纸,“心中肿胀”,跑到楼道里给老相好打电话,小冷风呼呼乱吹,吹到我脸上。
打完电话回到桌前,看到摞起来的书居然那么厚,禁不住床铺上靠靠椅子上坐坐就看完了。日子那么薄,扯两句淡矫半个情胡子就长了。
冯唐的书有六本。《欢喜》是冯唐十七岁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他自己尤其珍爱。六本书里我最不喜欢这本,充满了小聪明的卖弄,看了一半差点看不下去。但不喜欢无碍我的佩服:十七岁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有才华;十七岁写的东西竟然没有无病呻吟,而是自得的炫耀和冷静的否定,可怕,假以时日能成大器(果然成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故事清楚,开阖适度,欧亨利式的结尾着实把我给震撼了。《万物生长》活脱脱一部协和医科大学的野史,有水滴石穿的苦熬,有云开雪落的爱情,有激情有颓废,感同身受。冯唐在八年的医学科班训练中学到了严谨、坚忍、仗义和淫荡这几项老流氓必备的宝贵品质,可喜可贺。《北京北京》里冯唐带我们重温了那个春天刮起风沙来像火星的北京,重温了他奶大嘴小腰细的好姑娘,大器已成,无法无天。《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随笔集,写他破过的万卷书,写他走过的孤蓬万里征,生动老练。《猪和蝴蝶》买了后发现上当了,这本书其实就是《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旧版,不同之处是多了两篇文章。新版的随笔集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拿掉很有深意。一篇是把写《上海宝贝》的卫慧(虽没点名但很明显)骂得狗血喷头的檄文,不得罪人少树敌的做人道理冯唐还是懂的,去掉。另一篇是介绍怎么联机打红警的电脑报类小文章,现在已经完全过时,去掉。在冯唐看来,红警是最好的即时战略类游戏,很明显他没玩过星际,对即时战略的理解比我差一个档次,这点我比他牛逼,哈哈。
冯唐的文字有几点很对我胃口。
语言好。冯唐幼功扎实,古文功底了得,叙事得古史风范,关情处珠玑圆润。
性格爽。酒酣胸胆正开张,直爽的文章才有快感。不扭捏是行文和做人的第一要务,冯唐说:“我以后码字,只用逗号和句号,只用动词和名词,只用主语和谓语,最多加个宾语。不二逼,不装逼。觉得一个人傻,直截了当好好说:‘你傻逼’。不说:‘你的思路很细致,但是稍稍欠缺战略高度。’甚至也不说:‘你脑子进水了,你脑子吃肿了。’”我觉得说得很对,例如要评论劝告灾民的余秋雨,一句话就够:“含泪,含你妈逼泪。”
有趣味。幽默是智商的体现,独特的比喻和描写令人快乐。但冯唐有时过于沉溺于这种臭贫的快感,过犹不及,在这个方面他仍不是一个足够成熟的写作者。
感兴替。冯唐的文字最明显的特征是充满了时间的焦虑感,一草一木一颦一笑被他眼睛这副特殊的高倍放大镜放大,千年以前花瓣是一样地飘落吗,千年以后花瓣下的她笑容是一样的如花蕊般香甜吗?冯唐想用文字打败时间,想把真魂藏在文字间,这是一种大野心,几百年后,没人会知道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是谁。
臭牛逼。《欢喜》中闷骚的十七岁自恋狂,用二十年时间出落成现在的牛逼王。冯唐的牛逼有时候有点过,但真的必不可少,世界那么巨,牛逼们那么多那么大,没有点自恋没有点牛逼怎么能够生存得下去?我觉得冯唐的书适合情绪低落时阅读,看完后仿佛自己也牛逼起来,只要有一梭岁月一壶好酒一杆笔,我也能写出欺师灭祖的千古文章。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是我的长辈,我相信走过万里路的人的指点,我们都只是持节云中,想起爱过的最心坎的姑娘,燕京啤酒的瓶盖敲开,我们就能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