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唐的夜晚,台灯烧了,学校里的灯泡最贵只有十块钱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跑到家乐福拣最好的买上,35块,飞利浦15瓦节能灯,换上,亮得晃眼。读完最后一页纸,“心中肿胀”,跑到楼道里给老相好打电话,小冷风呼呼乱吹,吹到我脸上。
打完电话回到桌前,看到摞起来的书居然那么厚,禁不住床铺上靠靠椅子上坐坐就看完了。日子那么薄,扯两句淡矫半个情胡子就长了。
冯唐的书有六本。《欢喜》是冯唐十七岁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他自己尤其珍爱。六本书里我最不喜欢这本,充满了小聪明的卖弄,看了一半差点看不下去。但不喜欢无碍我的佩服:十七岁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有才华;十七岁写的东西竟然没有无病呻吟,而是自得的炫耀和冷静的否定,可怕,假以时日能成大器(果然成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故事清楚,开阖适度,欧亨利式的结尾着实把我给震撼了。《万物生长》活脱脱一部协和医科大学的野史,有水滴石穿的苦熬,有云开雪落的爱情,有激情有颓废,感同身受。冯唐在八年的医学科班训练中学到了严谨、坚忍、仗义和淫荡这几项老流氓必备的宝贵品质,可喜可贺。《北京北京》里冯唐带我们重温了那个春天刮起风沙来像火星的北京,重温了他奶大嘴小腰细的好姑娘,大器已成,无法无天。《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随笔集,写他破过的万卷书,写他走过的孤蓬万里征,生动老练。《猪和蝴蝶》买了后发现上当了,这本书其实就是《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旧版,不同之处是多了两篇文章。新版的随笔集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拿掉很有深意。一篇是把写《上海宝贝》的卫慧(虽没点名但很明显)骂得狗血喷头的檄文,不得罪人少树敌的做人道理冯唐还是懂的,去掉。另一篇是介绍怎么联机打红警的电脑报类小文章,现在已经完全过时,去掉。在冯唐看来,红警是最好的即时战略类游戏,很明显他没玩过星际,对即时战略的理解比我差一个档次,这点我比他牛逼,哈哈。
冯唐的文字有几点很对我胃口。
语言好。冯唐幼功扎实,古文功底了得,叙事得古史风范,关情处珠玑圆润。
性格爽。酒酣胸胆正开张,直爽的文章才有快感。不扭捏是行文和做人的第一要务,冯唐说:“我以后码字,只用逗号和句号,只用动词和名词,只用主语和谓语,最多加个宾语。不二逼,不装逼。觉得一个人傻,直截了当好好说:‘你傻逼’。不说:‘你的思路很细致,但是稍稍欠缺战略高度。’甚至也不说:‘你脑子进水了,你脑子吃肿了。’”我觉得说得很对,例如要评论劝告灾民的余秋雨,一句话就够:“含泪,含你妈逼泪。”
有趣味。幽默是智商的体现,独特的比喻和描写令人快乐。但冯唐有时过于沉溺于这种臭贫的快感,过犹不及,在这个方面他仍不是一个足够成熟的写作者。
感兴替。冯唐的文字最明显的特征是充满了时间的焦虑感,一草一木一颦一笑被他眼睛这副特殊的高倍放大镜放大,千年以前花瓣是一样地飘落吗,千年以后花瓣下的她笑容是一样的如花蕊般香甜吗?冯唐想用文字打败时间,想把真魂藏在文字间,这是一种大野心,几百年后,没人会知道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是谁。
臭牛逼。《欢喜》中闷骚的十七岁自恋狂,用二十年时间出落成现在的牛逼王。冯唐的牛逼有时候有点过,但真的必不可少,世界那么巨,牛逼们那么多那么大,没有点自恋没有点牛逼怎么能够生存得下去?我觉得冯唐的书适合情绪低落时阅读,看完后仿佛自己也牛逼起来,只要有一梭岁月一壶好酒一杆笔,我也能写出欺师灭祖的千古文章。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是我的长辈,我相信走过万里路的人的指点,我们都只是持节云中,想起爱过的最心坎的姑娘,燕京啤酒的瓶盖敲开,我们就能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冯唐文字”上的8条回复
最为70尾女青年,不喜欢冯唐。学医却不行医,逃兵!
“冯唐的小说不合我胃口,没有故事的节奏。他的小说还是像写杂文那样,开头一个牛,结尾一个逼,中间全是抽插运动,是很爽快,但几十万字的长篇,不是这么个爽法。” 这段好!!
冯唐的小说不合我胃口,没有故事的节奏。他的小说还是像写杂文那样,开头一个牛,结尾一个逼,中间全是抽插运动,是很爽快,但几十万字的长篇,不是这么个爽法。而且里面的人物说话全是在背兵书、骈文,一个调——冯唐自己的调。
我还是喜欢他的杂文,反正从头念到尾,就5分钟,正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能博览群书,人神合一指日可待。我就不行了,我只看鲁迅的。还差九千九百九十九卷。
能堅持多讀書,享受到讀書的樂趣,真是一種幸福。我很奢望
事实上你现在很有文风了,不过,还有提高的空间。
文如其人。人对于作者和著作的选择难道不也透露出自己的许多秘密吗?
华治,你的这篇文章我读得很认真。
你的文章我越来越看不懂了,你又升了一级,恭喜!
不看书的人,嚼文字真是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