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决定眼界,很有道理。学规划要有一双铁腿,我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呼吸。做了多年好学生,做了几年差生,如果能再做回好学生的话,我的人生就比没做过差生的人完整啦!
有点后悔选了周三的课,不然又可以多出一天的整天时间。
和懒惰作斗争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我这种懒散惯的人。告别窝在寝室里的倒霉的幸福感吧,让阳光把心情晒干。
寓教于乐!莫干山路50号、田子坊、提蓝桥、上海1933老场坊、愚园路、衡山路-复兴路、老城厢、龙华……我来啦!
月度归档: 2008年3月
《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
同名的书是本畅销书,我猜是先有书后有电影。
电影讲了在阿富汗战乱的背景下两个男孩间的感情、罪过以及赎罪。哈米尔就像每个年少的我们,软弱甚至有点小孩子式的险恶,事隔多年他在教堂里五体投地,完成了仅仅是对自己心灵的救赎。我喜欢哈山,他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风筝会落在哪里,他是那种用心生活而不被伤害改变的人,对朋友的友谊是他信仰的一部分。
把个体的感情纳入国家叙事(战乱、流亡、非人道行为),使电影有了更高的视角和更足以感人的力量。
从剧终后的字幕知道,电影中阿富汗的场景都是在中国新疆拍摄的,使我对那个国家有了更多的同情。
《霸王别姬》
演员选得乱七八糟,张国荣虽然阴柔,但看着一个男人脸却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他”是女的,“他”喜欢张丰毅,别扭死我了。
给陈凯歌带来声誉的电影,借了霸王别姬的荡气回肠和张国荣、巩俐的演技,不错,但也只有这些东西可看了。
《My blueberry Nights》(《蓝莓之夜》)
经典的王家卫式,换了个美国的场景,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英语对白没有粤语或国语的对白有味道,台词上这部电影输给以前的作品了。
《Miami Vice》(《迈阿密风云》)
不够刺激的不怎么好看的商业片。巩俐脱开中国的环境就演得很烂。
《孔雀》
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终于看到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好看的电影了。
《孔雀》《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回忆低低的梦呓,那些人、物,前因后果,相互关系,都次要再次要,最重要的是画面,是感官。对《孔雀》网上骂声一片,那些批评情节啊、漏洞啊、意义啊啥的人,我想对你们说:有些电影要用脑子,但有些电影只要“看”就行了,不然就像一个一直问“为什么”的人把自己搞得很傻,你吃饭时会思考自己吃饭的意义吗?
由感官触动的感情永远比由思想触动的感情来得强大。所以,看到白色的被单、蓝裙的女孩,听到烧开的水壶、路过的行人,你的鼻子而不是你的脑子回到过去,若有若无闻到那些已成春泥的叶子的气味,你才可以冠冕堂皇地伤感,使劲地伤感,往死里伤感,否则,那叫脆弱。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太好的电影。英气的少年,使想说什么的我语塞。就像这张太好的剧照,概括青春的所有起伏。

背诵那些遗忘的诗句。
爱早该好好爱的设计。
不要自尊,只要自信。
安静,多写字。
保持阅读。
恢复思考。
告别居住十二年的老屋,告别居住二十年的故乡,搬到另一个地方。两个纸箱就装下了我的全部东西,翻看旧物,往事早已走远。
告别一段四年的感情,中间的不快乐,我不去记也记不得了,现在剩下的只有单纯的美好。我不知道该对你说些什么。新年的夜晚走在陌生的小镇上,我想跑尽那空无一人的街道。如果你问起,我会告诉你,那些冬天的街灯一直亮着,回家的路,永远是百分之五坡度的上坡百分之五坡度的下坡。还是要告别,珍重好吗?
一段感情就像一段人生的检阅。伤感、忧愁,是最脆弱的感情。过去的自己是那么任性无知,逃避且自甘沉沦,心安理得地沉迷蹉跎,看着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反身自省,年少轻狂啊,自以为世事洞明,实则春秋之悲尚不知十一。
期末在C楼赶图,困顿之间望见风轻雪疏,款款而落,胸中的苦闷化解殆尽。人生的道理,算是有一点点懂了。
成熟起来吧。
吾心安处即故乡,终于明白我的故乡是在路上,这个时候我最虔诚,所有的风都往后吹。开始吧,我要做最坚强最温柔的人。
今天踢球摔跤用左手撑了一下,现在手腕肿了,动不了了,很疼。
刚才去洗澡,穿衣服穿了好久好久。回来上网查了一下,不能热敷不能按摩,我又按摩又去洗热水澡,情况恶化,现在手指都动不了了。
这是我用右手打出来的字。
去医院冰敷吧,待会或明天去。或者现在就得去。输了还搞成这副熊样,真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