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盗梦空间》之我见

  最后陀螺倒下了吗?这一点都不重要。
  去年九月,拜我们的文艺中年老板所赐,公司员工集体坐在五角场的电影院里观摩《盗梦空间》。看到二十多分钟,我转过脸对旁边的同事说:“电影最后会以陀螺结束。”散场出来,同事问我:“你怎么猜中结尾的?”
  转眼一年过去,我把《盗梦空间》下载下来(Inception.2010. DVDRip. XviD-ARROW 2CD版本,文中引用的台词、时间轴均来自该版本字幕),重看一遍,把当时在电影院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算是对同事的一个交代吧。
  我怎么猜中结尾的?很简单。因为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导演,我会怎么拍?”
  我一定会把它拍成一场梦,并且,用一个跟陀螺有关的场景收尾。是的,整部电影就是一场梦,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最多的不可捉摸和最久的回味无穷。这部电影如果是一个梦,会比它不是一个梦更出彩、更深刻、更意蕴无穷。
  

【梦的痕迹】
  电影中柯布(Cobb)说过一句话:

COBB: Well, dreams they feel real while we’re in them, right? It’s only when we wake up that we realize something was actually strange. (CD1-27:01)

  用这句话来形容这部电影再恰当不过——看的时候很真实很刺激,看完后又觉得疑点重重,有许多地方说不通,这就是梦境的效果。
  电影中有不少蛛丝马迹,暗示着:“这是一个梦”。
  

CD1-16:23
COBB:
Yes, hello?
PHILLIPA: Hi, Daddy.
JAMES: Hi, Dad.
COBB: Hey, guys. Hey. How are you? How you doing, huh?

  日本的盗梦任务失败后,柯布在东京的酒店中接到孩子打来的长途越洋电话,柯布万分惊喜高兴,应该是很长时间没和孩子们联系了。
  梦点:连追杀柯布的Cobol Engineering公司都找不着他,孩子们居然知道居无定所的汪洋大盗父亲临时藏身的酒店房间的电话号码。
  

CD1-18:36
SAITO: He sold you out. Thought to come to me and bargain for his life.
  

CD1-39:17
SAITO: Care for a lift, Mr. Cobb?

  在东京,柯布和阿瑟(Arthur)一起到楼顶乘坐逃离的直升机,拉开舱门,齐藤(Saito)已经坐在里面。
  在蒙巴萨,柯布挤出小巷快要被人追到的千钧一发的时刻,齐藤的车赶到救驾。
  梦点:无所不在的齐藤。在柯布最想不到的地方,在柯布最需要帮助的地方,齐藤总在等着他。
  

CD1-22:54
COBB: I’m just doing what I know, I’m doing what you taught me.
MILES: I never taught you to be a thief.
COBB: No, you taught me to navigate people’s minds. But after what happened, there weren’t a whole lot of legitimate ways for me to use that skill.
  

CD1-23:58
MILES: Design it yourself.
COBB: MAL won’t let me.
MILES: Come back to reality, Dom. Please.

  柯布去巴黎物色新的造梦师,在与岳父Miles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是岳父教会柯布如何造梦。
  梦点:柯布的师傅(即岳父)眼眶发红,凝视着迷失在梦中的柯布说:孩子求求你回到现实中吧,把对女婿爱莫能助、心痛不已的复杂心情表演得贴切传神。
  

CD1-27:09
COBB: Let me ask you a question. You never really remember the beginning of a dream, do you? You always wind up right in the middle of what’s going on.

  柯布教授梦境的第一课就告诉艾莉阿德妮(Ariadne),梦境的特征是:你从不记得梦是怎么开始的。
  梦点:不妨回想一下电影的开头,一个老潮男被潮打上岸,很潮地被带到LIMBO中的老年齐藤面前,镜头一晃,变成了正在盗梦的中年潮男柯布和中年齐藤,茉尔(Mal)魅影闪现,盗梦失败,梦境崩塌,回到一间小房间,齐藤和一帮人搞来搞去后发现,我操,地毯不对,还是梦哟!然后,齐藤就坐在了日本新干线飞驰的列车上。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CD1-32:51
COBB: Never recreate places from your memory, always imagine new places.
Ariadne: Why not?
COBB: Because building a dream from your memory is the easiest way to lose your grasp on what’s real and what is a dream.
Ariadne: Is that what happened to you?
  

CD1-56:30
Ariadne: These aren’t just dreams. These are memories. And you said never use memories.
COBB: I know I did.

  巴黎,梦境教授课。柯布告诉艾莉阿德妮:不要用记忆来造场景,这样很容易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后来,艾莉阿德妮无意中闯入了柯布的记忆城堡(A Prison of Memories),里面有一个电梯,每个楼层就是一段记忆。
  梦点:柯布很清楚用记忆建造场景会迷失,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干的,他已经迷失在梦中。
  

CD2-01:27(TOTAL–1:18:23)
MAL:
I am their mother.
COBB: Calm down.
MAL: Don’t you think I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COBB: If this is my dream, why can’t I control this?
MAL: Because you don’t know you’re dreaming!
  

CD2-01:44(TOTAL–1:18:40)
COBB: She wanted to do it, but she could not do it alone. She loved me too much, so… she came up with a plan on our anniversary.

  结婚周年纪念日,茉尔为了“醒来”把柯布约到酒店套房,试图说服他一起跳楼自杀。
  梦点:茉尔跳楼的这场戏,明显能看出这部电影是一场梦。对面茉尔所在的酒店就是柯布这个酒店的镜像:两个酒店以中间的马路为对称轴,两个套房更是完全一样的,注意看,一样的花束,一样的白色沙发,一样的台灯摆在一样的黑色桌子上。区别只在于,柯布这个房间被打乱了,茉尔那个房间没被打乱,如果不是梦境,这样的场景诡异得很难解释,难不成茉尔先在柯布这个房间把东西都打翻,再跑到对面那个房间去?镜像的场景,只在梦中出现。

  

CD2-43:13(TOTAL–2:00:09)
MAL: So certain of your world of what’s real. Do you think he is? Or do you think he’s as lost as I was?
COBB: I know what’s real, MAL.
MAL: No creeping doubts? Not feeling persecuted, Dom? Chased around the globe……by anonymous corporations and police forces……the way the projections persecute the dreamer? Admit it. You don’t believe in one reality anymore. So choose. Choose to be here. Choose me.

  柯布和艾莉阿德妮去拯救费舍尔(Fischer)时,茉尔质问柯布的一句话。
  梦点:正如茉尔所说,柯布在全世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追杀,就像是在梦里,你走到哪里都会被投影追杀一样。
  

CD2-01:03:25(TOTAL–2:20:21)
KIDS:
Daddy!
COBB: How are you?
James: Look what l’ve been building!
COBB: What are you building?
James: We’re building a house on the cliff!
COBB: On the cliff? Come on, l want you to show me. Can you show me?
James: Let’s go. Come on, Daddy!

  影片最后,柯布终于和孩子们重聚。儿子James说:爸爸,我们在悬崖边(Cliff)造了一个房子,快来看看吧!
  梦点:能证明柯布没回到现实的不是孩子们的衣着、年龄,而是孩子们的话。影片中两个孩子在海边悬崖下的沙滩上堆房子玩的场景出现过两次,两次都是在梦中:第一次,开头柯布去找齐藤的LIMBO层,孩子在沙滩上玩沙(CD1-00:58);第二次,柯布的记忆城堡里,孩子们和MAL在沙滩上玩沙(CD1-56:03)。在柯布梦中,孩子们在沙滩上堆房子,最后完成任务回家了,孩子们告诉柯布他们在堆房子——其实柯布还在梦中,他从未醒来。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做梦梦到自己在吃面条,醒来发现自己真的在吃面条,并且眼前这碗面条的种种细节和梦里一模一样,你会不会被吓着?你会不会反问自己:我真的醒来了吗?
  

CD1-21:12
Saito:
So, do you want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CD2-03:03(TOTAL–1:19:59)
MAL:
I’m asking you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CD2-59:52(TOTAL–2:16:48)
Cobb: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yes.
  

CD1-2:09 开头LIMBO层柯布和齐藤的对话
Saito:
Are you here to kill me?
Saito: I know what this is.
Saito: I’ve seen one before. Many, many years ago.
Saito: It belonged to a man I met in a half-remembered dream.
Saito: A man possessed of some radical notions.
  

CD1-21:12 在机场齐藤劝说柯布接受盗梦任务
Saito:
So, do you want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Or become an old man filled with regret, waiting to die alone?
  

CD1-1:13:28 盗梦任务第一层齐藤中弹后的对话
SAITO:
Cobb, I will still honor the arrangement.
COBB: I appreciate that, Saito. But when you wake up you won’t even remember that we had an arrangement. Limbo is gonna become your reality. You’re gonna be lost down there so long that you’re gonna become an old man.
SAITO: Filled with regret?
COBB: Waiting to die alone.
SAITO:No, I’ll come back. And we’ll be young men together again.
  

CD2-58:39(TOTAL–2:15:35) 结尾LIMBO层柯布和齐藤的对话
Saito:
Have you come to kill me? I’m waiting for someone.
Cobb: Someone from a half-remembered dream.
Saito: Cobb? Impossible. We were young men together. I’m an old man
Cobb: Filled with regret.
Saito: Waiting to die alone, huh.

  影片中,柯布、茉尔、齐藤说同样的话。
  梦点:奇怪的人物行为模式。最说不通的是,LIMBO层中老年齐藤和柯布的对话段落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并且两次相同的短语 a half-remembered dream 是由不同的人说出的。一个场景,导演拍了两个不同的版本放到电影里,是不是挺诡异的?
  

【梦的植入】
  电影的名字叫Inception,意思是“开始、启动”,在电影里可以理解成“植入”:在最“开始”的地方给你一个理念,彻底改变你。
  Inception是整部电影的题眼,搞清楚如何进行Inception至为关键。最直接的,让我们来看看柯布如何对费舍尔进行Inception。
  

  柯布植入费舍尔(植入理念:父亲希望我解散公司)
  梦的第一层:让费舍尔相信梦的第一层是现实,套费舍尔的话。
  费舍尔的心理:父亲对我很失望(父亲讨厌自己)
  梦的第二层:让费舍尔怀疑自己的投影,即自己怀疑自己。
  费舍尔的心理:布朗宁(Peter Browning)说不想让我知道保险箱内容,否则我会拆散公司,我不信(怀疑布朗宁,即自己)
  梦的第三层:让费舍尔自己对付自己的潜意识,即自己说服自己。
  费舍尔的心理:原来父亲不是对我失望,而是对我“试图成为他”的行为失望。我一直误解父亲了,他那么地爱我,希望我就是我,和他不一样,我要遵从父愿拆散公司(父亲深爱自己)
  

  Inception非常巧妙,进行Inception至少需要三层梦境,分别起到混淆虚实、自我反攻、以己服己的作用,自己对自己进行“否定之否定”,终达“肯定”之彼岸。
  

  用费舍尔的案例总结一下Inception的三要点:
  1.让对象(费舍尔)认为梦的第一层是现实:即让他相信布朗宁真的是被绑架了,在第二层出现的布朗宁是真的布朗宁,而不是自己的投影。同时收集尽可能多的细节(父亲对自己Disappointed、保险箱、数字组合528491、钱包价值500美金、年幼时和父亲的相片、相片里自己正在玩风车),使接下来的一切行动具有可信性和可操作性。
  2.让对象(费舍尔)和自己的投影一起入梦:即自己侵入自己的潜意识。
  3.让对象(费舍尔)最后有一个巨大的感情宣泄(Catharsis):看到保险箱里的照片风车,感受到强烈的父爱,泪流不止,利用Positive Emotion 强于Negative Emotion的原理,实现理念的稳固植入。
  

  柯布对费舍尔进行Inception的故事非常精彩。但是,如果满足一个假设,电影还可以更精彩,更更精彩,精彩到让观众痴狂。
  这个假设就是:整部电影是一场梦。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们首先要恭喜茉尔同学回答正确加十分,跳楼跳对了。茉尔跳楼之后回到现实,而柯布还在梦中不愿醒来。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个关键性人物——齐藤,导演通过他告诉了我们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
  影片开头一段,柯布和阿瑟去盗取齐藤日本宫殿中的保险箱。由于茉尔的阻挠和齐藤的“识破”,任务失败。在小房间内,齐藤对柯布说了如下一段话:

CD1-12:13
Cobb:
Question is why do you let us in at all?
Saito: An audition.
Cobb: An audition for what?
Saito: Doesn’t matter. You failed.

  保险箱不过是齐藤下的套,是齐藤对柯布的一个测试(Audition)。测试什么?齐藤说那不重要,柯布没能通过测试。
  齐藤和柯布、阿瑟在机场分别时,齐藤叫住了柯布:

CD1-20:14
SAITO:
Hey, Mr. Cobb. How would you like to go home? To Ameirca? To your children?
COBB: Can’t fix that. No one can.
SAITO: Just like inception.

  齐藤问:哥,你想回家吗?
  柯布答:家,就是回不去的地方。
  齐藤说:亲,Inception包快递把你搞回家哦。
  

  导演借齐藤之口告诉我们,整部电影讲的是如何对柯布进行Inception。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做出如下猜想(不一定正确):齐藤和茉尔是一伙的,通过测试(Audition),他们确定柯布已经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你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柯布不愿醒来,并且在梦中十分痛苦:失去了妻子,无法回到孩子身边。那么作为柯布的妻子,茉尔只能退而求其次,和齐藤一起,通过Inception让柯布在梦中快乐地生活。
  

  齐藤植入柯布(植入理念:我在现实中与孩子们重聚了)
  1.让对象(柯布)认为梦的第一层是现实:柯布已经迷失,他坚定不移地相信他所处的世界就是现实。所以,柯布相信盗梦任务是真的,他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到孩子身边。而齐藤通过向他布置盗梦任务,给他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细节(垄断巨头费舍尔父子、被买下的悉尼飞洛杉矶的波音747、被买通的海关等等),使接下来的第二步具有可操作性。
  2.让对象(柯布)和众投影一起入梦:让柯布对盗梦任务深信不疑,他过五关斩六将,却从未怀疑过盗梦任务和齐藤的真实性。
  3.让对象(柯布)最后有一个巨大的感情宣泄(Catharsis):历尽千难万险,完成任务,回到家里,和孩子团聚,柯布作为一个父亲的快乐溢于言表。利用Positive Emotion 强于Negative Emotion的原理,实现理念的稳固植入。
  

  从电影中我们知道,齐藤、茉尔对梦境和盗梦的理解不输柯布,齐藤信心满满地让柯布对费舍尔进行Inception,因为他知道Inception是怎么一回事。柯布盗梦遇到许多困难(武装的投影、齐藤中弹),甚至几近放弃(费舍尔被茉尔打死时),在艾莉阿德妮的帮助下,峰回路转,完成任务。齐藤和茉尔堪称Inception高手,因为过程越艰难,最后的感情宣泄(Catharsis)才会越强烈,植入的理念才会越牢固。
  

【梦的电影】
  “整部电影是一场梦”,《盗梦空间》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乱”,场景切换,人物闪回,蒙太奇的运用,导演通过剪辑、编排使电影呈现出梦境般的混沌和复杂,令观众欲罢不能。
  导演用整部电影为我们营造了足够庞大的场景、足够刺激的情节和足够多的细节,盗梦侠客柯布、亡妻茉尔、大财团主齐藤、垄断巨子费舍尔、天才少女艾莉阿德妮,这些人物就像我们的投影,盗梦任务、商业斗争、情感纠葛,这些情节就像我们的梦境,林林总总,扣人心弦。电影的结局“柯布回家”是我们的感情宣泄(Catharsis),在电影结束之前,导演绝对不会让两个孩子的脸转过来。
  人是奇怪的动物,明知道电影是假的,仍喜欢把自己代入进去。在其它电影、电视剧里,我们也和投影——剧中主人公同悲喜,也在大结局时体验到“感情宣泄”的震动,可是,当电影院里灯光亮起,电视剧片尾曲响起,我们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Inception的三要素,普通电影、电视剧能满足后两个:“投影入梦”、“感情宣泄”,而《盗梦空间》除此之外还做到了“混淆虚实”,所以它能让看过的观众掏钱去影院再看一遍。观众沉浸在“梦中”不愿醒来,就像被Inception一般。
  如何让观众痴迷电影,像柯布一样辨不清影片中的虚实呢?是的,靠的就是那个陀螺。“陀螺倒下,是现实;陀螺不倒,是梦境。”如果你像柯布一样,对这点深信不疑,那么恭喜你,你在被导演Inception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逻辑上,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判断陀螺甄别虚实是否可信——〉判断陀螺是否倒下——〉判断柯布是否回到现实。一个破陀螺靠不靠谱都不知道,争论它倒没倒下有啥意义呢?
  “陀螺倒下是现实”,这个观念是怎么来的?柯布说的。柯布的陀螺是怎么来的?茉尔给他的。茉尔的陀螺是怎么来的?茉尔为什么把陀螺扔在酒店套房的地上跳楼去了?
  柯布和茉尔究竟谁分不清梦境与虚实?

CD2-44:21(TOTAL–2:01:17)
COBB:
You know what I have to do. I have to get back to our children because you left them. Because you left us.
MAL: You’re wrong.
COBB: I’m not wrong.
MAL: You’re confused. Our children are here. And you’d like to see their faces again, wouldn’t you?
COBB: Yes, but I’m gonna see them up above, MAL.
  

CD2-44:56(TOTAL–2:01:42)
MAL: Up above? Listen to yourself. These are our children. Watch. James? Phillipa?
COBB: Don’t do this, MAL. Please. Those aren’t my children.
MAL: You keep telling yourself that, but you don’t believe it.
COBB: No, I know it.
MAL: What if you’re wrong? What if I’m what’s real? You keep telling yourself what you know. But what do you believe? What do you feel?
COBB: Guilt. I feel guilt, MAL. And no matter what I do, no matter how hopeless I am, no matter how confused, that guilt is always there, reminding me of the truth.
MAL: What truth?
COBB: That the idea that caused you to question your reality came from me.
MAL: You planted the idea in my mind?
  

CD2-43:02(TOTAL–1:59:58)
MAL: The smallest idea, such as: ”Your world is not real.” Simple little thought that changes everything.

  “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柯布植入茉尔脑中的这个理念让她义无反顾地从楼上跳下,柯布深感负罪。茉尔承认自己分不清虚实,但她认为柯布也分不清虚实。
  那柯布呢?他能分得清虚实吗?不知道。导演留给我们的线索(前文所述的“梦点”)似乎更偏向“柯布分不清虚实”的结论。
  柯布和茉尔谁对谁错?不知道。可能柯布错了,可能茉尔错了,可能他们都错了,都行,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正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梦无限的可能性,人类意识无限的包容力和创造力。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开放性所在,而不是什么破陀螺。
  讨论陀螺倒下与否没有意义。陀螺的来历模糊不清,归属扑朔迷离,无法在时间上排序、在逻辑上梳理。换句话说,陀螺就这么“突然地”出现了,“陀螺倒下是现实”的说法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讨论陀螺倒下与否没有必要。理由出乎意料地简单:毫无疑问,最后陀螺肯定倒下了。在电影的16分10秒、34分15秒,与柯布最后回家同一层次的时空里,陀螺倒下过两次。没有可能在第三次,这个陀螺不倒下。影片“将倒的陀螺”这个收束无与伦比地紧致、精巧,《盗梦空间》的结尾一点都不开放,《盗梦空间》不会有续集。
  这个神奇的陀螺成就了一部梦一般的电影。观众居然会去争论一个肯定要倒下的陀螺是否倒下,诺兰用一种非常优雅的方式证明,他是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功地对观众施以Inception,只需放上一个将倒的陀螺,就能让观众在观影结束的瞬间再次推翻前面两个半小时建立起的理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我是导演,我不会舍得放弃把电影拍成一场梦所带来的种种妙趣和迷思,更何况电影还将拥有一个完美至极的结尾:陀螺。

  导演拍了一部叫Inception的电影,在讲一个通过Inception进行Inception的故事的同时对观众进行了Inception。
  An inception within an inception within an inception, huh? I’m impressed.
  

【结语】
  据说智商超过130的人才能看懂《盗梦空间》,可惜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往往先是情商问题,接下来才是智商问题。当你一头雾水地看完一群探讨非欧几何和存在主义、智商250的人写的影评,千万不要感到自卑。出来混,你要相信自己总有一样拿得出手:IQ不行,至少EQ行;IQ和EQ都不行,至少QQ行。IQ行的,名牌大学毕业出来进好公司;EQ行的,高中毕业出来开好公司招些名牌大学毕业的打工仔;QQ行的,初中毕业出来玩QQ炫舞泡高中毕业的手下一帮名牌大学打工仔的公司老总的90后女儿。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盗梦空间》是一道充满魅力的谜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好的解答,应该简洁而优雅,例如IMDB上的这个评论:“柯布在梦中戴戒指,在现实中不戴戒指,所以最后他回到了现实。”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影评沉溺细节,越描越黑。另一些影评要么牵强附会,要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失望。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化繁为简的魄力,多一点就事论事的态度,《Inception 情节逻辑完全解析》《〈盗梦空间〉详解——解释所有疑问》这种唯我独尊的“标准答案”,《Inception中的数学原理和逻辑》这种只能骗骗文科生的牵强附会,也许会少一点。唉,傻逼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我不认为自己“{通过[通过(植入)植入]植入}”(An inception within an inception within an inception)的解读是“正确”的,别人大可以质疑和否定这个想法。对我而言,观影过程中思维的乐趣、电影结束时那种“猜对了”的快感是实实在在的,是谁也无法否定,谁都夺不走的。
  

【附录1:技术问题】
  与其纠缠细节,不如把握结构。《盗梦空间》的结构非常清晰,普通观众很容易看懂。本来不想讨论技术问题,看到那么多人胡说八道,把简单的问题搞得玄之又玄,我还是忍不住了。
  

图腾验证
  在电影中,图腾如何验证“梦境”与“现实”?
  柯布的陀螺:旋转陀螺,倒下是现实,不倒是梦境。
  阿瑟的色子:投掷色子,得到相同点数是现实,得到随机点数是梦境。
  艾莉阿德妮的棋子:轻推棋子顶部,倒下是现实,不倒是梦境。
  解释:在梦境中,图腾没有重心。图腾的检验一定是简单易行的。(Ariadne: An elegant solution for keeping track of reality.)
  

  为什么自己的图腾不能给别人看?
  阿瑟不让艾莉阿德妮看自己的色子:因为艾莉阿德妮只需要把色子拿过来后投掷一下,就能知道色子的那个固定点数是多少,可仿制出相同的色子。如果不知道,没办法仿制。
  艾莉阿德妮不让柯布看自己的棋子:因为柯布拿到后只要翻看到底座被掏空,就能明白验证的方法,仿制出相似的棋子。
  

费舍尔的心脏起搏复活
  梦的第三层,费舍尔被茉尔击毙后为什么能复活?
  解释:人在KICK醒来后,身体将延续KICK醒来那一瞬间的状态。
  只需要在下一层(LIMBO)中给费舍尔一个KICK,同时在第三层用心脏起搏器使心脏跳动,这样,费舍尔在第三层“醒来”时心脏的“状态”是“跳动”,他将延续心脏“跳动”的状态,所以他活了过来。在梦中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人起死回生。
  

【附录2:导演的话】

《诺兰兄弟对话录》节选
An Interview with Writer-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Interviewed by Jonathan Nolan
  
  这分明意味着——忘掉脑中创造与感知之间那堵传说中的墙——人类意识的无穷潜力。对我而言,这才是最激动人心的。
  

  对于《盗梦空间》这样电影(其实是对于我参与的所有电影),最让我失落的是,你给人看了以后,他们觉得你是为了显示自己聪明,或者说在炫耀。我总觉得就此而言,我彻底失败了。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影迷,那是我所反感的。
  

  乔纳森:你的工作很有意思,因为你不只是在看电影——你也在创造电影。你不只是在经历现实——现实在你的梦里。你是否经常想到拍电影与《盗梦空间》里共享梦境技术之间的联系?
  你知道吗,我从来没想到过这个,直到你刚才提醒了我。
  乔纳森:(笑)这话不能让别人听到。
  盗窃片的结构,同样地,与拍电影很像。一组人和你一起工作。你有编剧、演员、艺术指导、摄影师。但我从没想到过,我说的所有关于创作并同时感知的那些话,正好符合拍电影的过程,正如剪辑电影的时候。
  
摘自《盗梦空间》 克里斯托弗·诺兰著 胡坤译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年11月出版

————————————————————————
片名:《Inception》(《盗梦空间》)
导演: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托弗·诺兰)
上映:2010.09.01
评分:7.0分
观感:一道好题目。我爱解数学题,但不意味着我喜欢数学题的题目。

————————————————————————

“梦里不知身是客——《盗梦空间》之我见”上的12条回复

大体同意你的意见,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大致记得电影很多处暗示了整部影片是个梦,尤其是他老婆跳楼(sorry我一向记不住英文名字)的高楼和悬空设计超像游戏梦境,主人公在“现实中”被追杀时,在那个印度饭店里怎么说对方都听不懂,巨像人在梦里着急地要死却交流不了,还有他钻过去一个拐角时居然越钻越挤,这完全就是人做梦的正常感觉麽!影片内有关“梦”的理论都可以用在“现实”里。
另外我推测主人公并不是现实的人物。整部影片唯一的一个真实人物是那个岳父。整部影片便是他年老时营造的一部安抚自己年轻时的创痛的梦境。

一开始立论还不错,后面的部分论证有些牵强。比如开头的场景切换。当然,也可以辩解说怎么看这部电影了。反正我是把它当做电影来看。一开始的部分只是叙事上的一个倒叙而已。
简要说几点吧:
一,SAITO: Just like inception.
只是表达了回家和植入一样不可能这一意思。
二,影片中,柯布、茉尔、齐藤说同样的话。
那就好像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有些场合必然都说这些话呗。而且梦境里的人有时会重复上一梦境或者现实里的话,即使是别人说的,权当这是对现实的投射吧。
三,房间一样。呃,宾馆房间类似似乎木有什么问题吧……只要是同一个宾馆……
最后,齐藤既然都能布局来测验柯布的盗梦能力,恐怕在南美出现不是难事,我觉得无处不在并不意外。柯布在现实中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