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暑假回家,没有买到家的票。半路下车,2006年的7月10日到7月14日,我在桂林。
7月10日 星期一
上海至桂林,学生票才八十多块。
火车下午到达桂林。在车站等小谭来接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小熊,他在广西大学加入了自行车协会,这次直接从南宁骑车到了桂林,强人。都是高中同学,小谭更老成了,小熊还是老样子,单纯快乐,只不过更黑了,呵呵。
买了份地图坐公交直奔大本营桂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比我想的还要小,一条主干道贯通南北,没有高层建筑,感觉很舒服。一路上小谭给我指路,大街小巷,熟悉了不少。
到桂电安顿好后,小谭被他老师一个电话叫去吃饭,只剩下我们三个人可怜地看电视。看啊看,等啊等,到七点我们实在撑不住了,打电话给小谭问他附近哪有吃的,他说有家叫“翠竹亭”的不错。桂电校门口的一条街全是各种小摊,烧烤、凉粉、冰西瓜、甜品、炒粉、米粉、快餐、炒菜,应有尽有,啊,这才是生活,饿死我了!到了翠竹亭,是一个小馆子,有炒菜也有快餐(快餐也是现炒的),三个人要了三份快餐,坐着等了半个小时还没端来,我饿得都抓狂了,不住喝水。这店生意怎么这么好啊!
吃完饭小谭回来了,大家一起聊天。聊高中同学,聊大学生活,聊小熊怎么从南宁骑自行车到桂林。
快十一点时想起最重要的事还没做。在桂林,所有景点门票只分两种:当地居民或学生凭证件每个景点门票只需一元,外地人则要老老实实交三五十的原价。开始造假,把我们的照片用双面胶贴在桂电的学生证的照片上,好了,我是桂电的学生了,谭某人,计算机专业。小谭给了我张景点通卡,以备急需,毕竟假冒学生证还是有破绽的:没有钢印。他还给我们买了张201电话卡,真是太体贴了!
7月11日 星期二
睡到中午才起床。和P去七星公园。成功蒙混过关,一块钱进去。在七星岩外山壁上看范成大的《碧虚铭》。要进七星岩时得知,进岩洞还得再买票。把学生证递进去,售票的中年妇女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我们的学生证是假冒的,尴尬啊,马上灰溜溜地逃走了。下了山,索性逛七星公园算了。没想到在熊猫馆碰到小熊和他堂姐了,世界真是小!开心,因为他们有相机。一起逛了很多地方,在骆驼山前的克林顿演讲台留影。小时候就知道桂林有骆驼山和象鼻山,并误以为桂林有很多长得像动物的山,直到后来失望地听到“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这类名字,呵呵。公园里有个人工瀑布,进去玩水头发一层“霜”。
出了七星公园,徒步穿过横跨漓江的解放桥,沿滨江道路可以走到象鼻山公园。象鼻山是桂林的市徽,有三个门,由于心虚我和P绕到最远的南门,用通卡进去了。 一路走到“大象”鼻子那的水月洞,有风穿洞而过,很凉快。
晚饭约好了,五个人,加了小朱,她在广西师大。要了一桌子菜,吃得不亦乐乎。小朱吃完后赶着去家教,我们四个去逛夜市。到师大去看靖江王陵的城门,长二十米的砖砌门洞内长出了绿色的爬藤植物。晚上主干道中山路封闭,改为步行街,许多小摊兜售各式东西,有替人在T恤上画像的,有土特产,有小纪念品。看到卖纪念品的摊子,桂林和安徽宏村的纪念品差别并不大,旅游景点纪念品同质化如此严重真让人觉得悲哀。在正阳路步行街上买椰子,老板帮戳了个洞,在街边喝椰子汁,喝完吃椰肉。陪P逛地下商业街“香港街”。
要回来时已十点。因沿着杉湖步行去坐公交车回桂电,要穿过整个市内水系。桂林市内水系概括地说是“两江四湖”: 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湖面有双塔,佳木繁阴,夜游甚佳。正要过桥时豆大雨点砸下来,要下暴雨了!我们都撒开脚丫跑起来。莫名欢喜,甚至想好好淋一场雨,在雨中跑着叫着,城市的灯火映在湖面。两座桥分别横贯杉湖、榕湖,真有点威尼斯的感觉。雨实在太大,躲到一个宾馆的门厅避雨。地面上水流成了小河,小谭脱了运动鞋光脚走路。公车找不到,打的回去。四个湿了半身的人上了车被冷气吹得直发抖,呵呵。
7月12日 星期三
昨天在七星岩的遭遇让我和P都下决心一定要去一个溶洞,最终敲定冠岩。冠岩距桂林28公里,号称是世界上游览方式最多的溶洞。
吃过午饭坐公车直奔汽车站,问了好多人转了个大弯终于找到去冠岩的小巴士,只有本地人才会来坐这种班车,车上人寥寥无几。路虽窄但挺好走,沿途风景不错。到了冠岩是下午太阳最大的时候,有一个老人跑到我们面前推荐我们坐他的人力车,面容和善,肩上搭了条擦汗毛巾,指着不远处他的车说:“我拉你们,就像上海的黄包车一样的,很便宜的。”我们不想坐车,拒绝这样善良的人让我觉得有点难受。
用假学生证买到半价的票,坐滑道车进去,就是两个人坐的小车,在轨道上行走,自己控制速度,蛮有意思。最美的是滑道要经过一大片稻田,天色湛蓝,远处有农夫在劳作,稻子开始结穗,那一大片黄让我误以为自己是在梵高的画里。进了山洞,气温下降,寒气扑面而来。在入口处从滑道车下来,改为步行。溶洞分三层,最底层是地下河。顺阶梯而下我们来到了“码头”,在这坐船游地下河。“码头”泊了许多船,空闲的船夫们聚在一起抽烟。每条船两个船夫,一个前一个后,岩壁上有人工安上的粗绳子,船夫拉着绳推动船前进,在水面开阔无法安绳子的地方他们用桨划。整条地下河没有任何灯光,船上每人座位上有一个电筒,供你自己照明观看,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静,船行水中,只听见水声。前后漆黑,头顶的石钟乳被电筒光照亮。感到自己的渺小,被自然所造之物所慑。我用电筒往河底照,发现水不深,清澈得可以看到沙石。伸出手去,河水冰凉。我们游览的只是地下河很小的一部分,途中许多岔口,听到有类似瀑布的声音,是河水从一个地方跌入另一个地方。
上了岸坐小火车,类似公园里的电动火车。尔后去坐电梯。岩洞内修了个高三十六米的观光电梯,坐上去再坐下来,谓之洞内“海路空”游览中的“空”。这些都是开发者想出来可笑的商业噱头。在五十多米高的主洞,安装的彩灯光怪陆离,拙劣的现代工具把原本好看的溶洞照得面目狰狞。为什么那么多溶洞里的灯光非要彩色,只用白光不好吗?导游的解说词我不听,总是这样的:“大家看这个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有一天发现了这里,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再也不愿离开……你们看它正向大家打招呼呢……”。在所有我游过的溶洞中,灯光和解说词是我不变的厌恶。
从另一洞口出来是半山腰,一条大河曲折在山间流过,墨绿色的山,太阳打在地上,一切都在生长。有黝黑的船夫来问需不需要坐船出去。走到更高的地方,坐滑道车回去。再次经过那幅风景画,所不同的是阳光照射角度改变,颜色更微妙悦人。
坐车回到桂林。晚餐吃桂林米粉,在微笑堂对面的石记米粉,当地人的最爱。在桂林,如果你看到装潢很好的米粉店,不要进去吃,肯定不是老字号。桂林米粉的精华在卤水,各家的卤水都不同,这是好吃与否的关键。桂林的桂林米粉比贵港的桂林米粉好吃一点,最主要的是桂林的米粉好便宜,一块三一碗,贵港要两块五!在桂林读书的同学有福了。晚上继续逛两江四湖,在一个据我判断是老字号的路边摊吃田螺,两块钱一大碗,我们一人一碗,好吃!吃完了又要了些酸嘢(呵,广西词汇),彻底饱了。本要再打包田螺回去吃,想想算了。后来我们回到桂电又后悔了,为什么不打包?太好吃了!日啖田螺三百颗,不辞长做桂林人!
7月13日 星期四
计划作出调整,本来今天要走,但明早车次的价钱是今天下午车次的一半,呵,明天再走。
从火车站拥挤的售票大厅出来,广场上就有专门去阳朔的大班车,半个小时一班,比去冠岩的车舒适多了。
阳朔汽车站就在西街旁,租了一辆两人自行车,出发。路上骑车的人不少,这是最经济的阳朔游览方法了,租车才五块钱。我们要去的是“十里画廊”,阳朔风景最好的一段路,沿途许多景点。不是很认得路,在街边看地图,一个肤色古铜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停下来,高声问我们去哪,我们答道去十里画廊,还以为他是开“摩的”的想拉生意。他热情地给我们指路,非常有礼, 说完和我们告别开车就走了。原来他只是想给我们指路,我为刚才无端的揣度感到羞愧,也为当地人的彬彬礼仪心暖。
沿着小伙子给我们指的路很快就出了阳朔,骑在乡间公路上,两边都是秀丽的山峰,婷婷玉立。心情也格外舒畅。于我,见惯了丘陵的广西人,并未觉得这山峰有多么好看,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没有大马路机动车尾气噪声,我是骑行在家乡的土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自由无边。景点一路铺开:蝴蝶泉、大榕树、龙门水岩、聚龙潭、遇龙河、月亮山,都没有进去,没钱是主要,但很多景点商业味都太浓,看到旅游团被大巴车拉来拉去,喧哗浮躁。最有意思的是月亮山,是一座山峰中空一洞,如圆月。沿着公路骑车从远到近会看到“月亮”由一弯镰刀逐渐变为满月。在遇龙河问了老板,坐竹筏回阳朔每人要九十块钱,只好作罢。遇龙河应该是阳朔最漂亮的风景,可以称为“诗画”,比漓江强多了。
骑回阳朔觉得累了,毕竟骑了十多公里。稍稍休息一下,还了车去逛西街。西街外国人太多了,招牌都有英文对照,甚至有法文。街上的摊贩都能说英文,看见一个摊主用三种语言和两个欧洲人打招呼。纪念品并无新意。有些很有特色的小店。买了两碗莲子桂花膏吃。西街上到处都是啤酒鱼店,啤酒鱼是阳朔的特色菜,鱼是漓江里打上来的,可惜我们还是舍不得吃。
坐车回桂林时天色已晚。靠着车窗睡着,醒来发现外面下着雨,车开在桂林市内了。玻璃上雨水使城市看起来很迷离,陆续有人下车。
回到桂电还是去翠竹亭吃饭,这会上菜快多了,因没已什么人吃饭。小谭请我们吃烧烤,累,但盛情难却。
走在被雨淋湿的桂电校园的夜晚,走过漂亮的同济设计的桂电教学楼,突然有种走在高中校园的感觉,那么多的树木在路边滴水,不是高大的法国梧桐,不是上海,是叶子扁长的芒果树,是南方,冗长的回忆得以偷生,钻入我的脑海,使我回到从前,走在那个熟悉的操场,胸中酸涩,似有泪意。
7月14日 星期五
还是要离开。小熊也要走了,继续骑他的自行车游广西,人当单纯如此。
小谭送我们坐公交车。谢谢他热心且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他我们不可能成行。
公车开过解放桥,我在这座几天来穿越过多次的桥上眺望象鼻山,诚如韩愈所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路过两江四湖,双塔高耸,面对湖面沉默不语。
没有不舍,离去是一段出发的开始。
再见,桂林,我会记住岁月中我与你的交集。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桂林游记”上的3条回复
贵港居然有这种人才,哎呀,感慨那个感慨啊,在贵港高中念的书吗?说不定是学长啊
Po主是贵港人?!好激动。
写了这么多呀!!呵呵,游得挺happy的呢!
桂林三水甲天下,名不虚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