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留予半生写红楼

  萧红的小说集,最后一篇是《回忆鲁迅先生》,读时倍感亲切,写的是萧红与住在大陆新邨的鲁迅的交往。因为自己测绘过鲁迅大陆新邨的故居,小说中提到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细细回忆起来:客厅后吃饭的圆桌、二楼放书的房间、鲁迅卧室的布置、台灯、三楼海婴卧室的阳台、门前的小花园,还有施高塔路,都从纸张里活动出来。看毕合上书,已是凌晨一点多。
  长篇《呼兰河传》占去书本大半篇幅。萧红孤独,就像水井里的竹筐。文字带着冷色,是北方的冬天,可太阳一出来,一切转而变得温暖。呼兰河有的是愚民,有的是没人填上的大泥坑,萧红也写,但她更喜欢写苦难中的灵魂,真实的,不美丽的。或者说,用“灵魂”来形容她笔下的人物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并不自知,“他们”只是要生活下去,承受生命默默压上来的重力。萧红的文字直接干脆,少于世故,同时带有女性的细腻。与萧红同时代的张爱玲,文字也是极好的,我却总是不怎么喜欢,张的文章给我一种“自作聪明”的感觉,有点小家子气。萧红让我想起庞德:现场感,真实。
  萧红生于1911年卒于1942年,她的一生辛酸而短暂。幸好萧红拥有过爱情,她与萧军、与端木蕻良的相处是她灰暗生活的太阳。对爱情,对生活,萧红仿佛是永远也给不够的孩子,总会伸出手说:“我还要!我还要!”病榻上的萧红心有不甘,“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有才情者应当如此!
  另,安妮宝贝用的“小兽”之类的词没什么时髦的,也非始于她,上世纪三十年代,萧红早就用过了。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