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映画志(一)

《死者田园祭》
  导演/编剧:寺山修司
  主演:菅贯太郎/高野浩幸/八千草薰
  年代:1974.12.28
  评分:8.0

  实验电影、先锋电影惯于用新颖炫目的形式掩盖浅薄、低俗、粗陋的内容。不过,《死者田园祭》不在此列。
  回忆是个迷梦:血色太阳,荒诞马戏团里的充气女人,黑衣人在湖泊前拉大提琴。少年脸上涂满白色油彩,他向往女性的身体,向往英雄,向往远方和繁华。
  “我们这儿有木匠街、庙街、米街、佛教街,但是,小鸟,这里不是有条可以买老母亲的街吗?”“我埋下亡母曾用过的红木梳时,听见风声从恐山上呼啸而过。”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凄苦,战争的创伤,寺山修司在这部自传体电影里拿出全部真诚,祭奠往生,这才是“形式”之外最禁得起推敲和回味的地方。
  鬼才寺山修司不但是导演、评论家、剧作家,还是一个诗人,电影里缀满他的简短俳句。片中歌曲均为寺山修司作词,J.A. Saesar(寺原孝明)作曲、演奏(推荐片头曲《こどもぼさつ》、片尾曲《人々はどこへ》)。片尾“我”与母亲在新宿热闹的街头午餐,人群熙来攘往,和着挽歌般的曲子,母亲,像旧包袱般一辈子都丢不掉的母亲。

  
《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导演/编剧:北野武
  主演:真木藏人/大岛弘子/渡边哲
  年代:1991.10.19
  评分:8.5

  看北野武导演的访谈,他说剧组先后在横须贺、千叶、东京郊区三地拍摄,海滩其实很脏,不过他要表现的是,在聋哑人的眼中世界很漂亮。
  宁静,一切都那么宁静,喜悦、生气、相爱、死亡,恋人之间不需要说话,只剩有节奏的浪涛声,蔚蓝色的大海。女主角乘车去比赛的海滩,看到落魄的小货车司机染了不伦不类的黄头发,微微一笑,真恬淡,不像一个要走向死亡的人。
  “死亡本来就是爱情的一部分”,北野武说。
  想起爱情的时候,去看看大海。

 感到悲伤的时候
  ◎寺山修司

  
感到悲伤的时候,
去看大海。
  

从旧书店的归途,
去看大海。
  

你要是患病,
去看大海。
  

在心中贫困的早上,
去看大海。
  

啊!海啊!
巨大的肩膀和广阔的胸口!
  

怎样难过的早上,
怎样凄楚的夜晚,
总有结束的时候。
  

人生总会结束,
但海是不会结束的。
  

感到悲伤的时候,
去看大海。
  

在一个人寂寞的时候,
去看大海。

  
《愛の亡霊》(《爱之亡灵》)
  导演/编剧:大岛渚
  主演:吉行和子/藤龙也/田村高广
  年代:1978.09.06
  评分:6.0

  日本人拍起毛片来真是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殚精竭虑反映了日本人的贫乏、压抑和空虚。毛片多无聊啊,来来去去不外是正着搞、反着搞、倒吊着搞,人身上就那么几个洞,还能玩出什么花头来?全世界的男人都爱看毛片,全世界的男人都空虚。空虚多好,比充实好,你可以往里面无穷无尽地塞东西。换句话说,空虚意味着新的可能,意味着新鲜感——男人这种低级的生物,无论给他多少新鲜感他都不嫌多啊!当苍井空在微博上一呼百应,你真的以为男人们有多热爱她的马赛克吗,不不,他们只不过在为已逝去的和将到来的新鲜感集体浪叫呻吟而已。
  不无聊的是爱情。时间、地点、天气、心情、语言、神态……无穷多的变量,造就永不重样的爱情。爱情太美好,美好得成了百试不爽的免死金牌:乱搞不要紧,只要有爱情。真的有爱情吗?给我个理由先。
  大岛渚同学站起来回答:“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爱到变态才精彩。你们都说我拍的是毛片,你们不懂,我拍的是爱情片。”
  光穿透破旧板木屋的缝隙,他们赤裸相拥,这一瞬间,我相信了爱情,相信了大岛渚同学的回答。

  
《おくりびと》(《入殓师》)
  导演: 泷田洋二郎
  主演: 本木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吉行和子
  年代:2008.09.13
  评分:7.0

  台词8分,音乐6分,剧情3分——男主角最后要为自己的父亲入殓,这很容易猜到。
  提这部电影,其实主要是为了八卦一下:演浴室老婆婆的演员,正是《爱之亡灵》里风韵无边的吉行和子。对照上映年代,看看电影的截图对比,30年,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肉体の門》(《肉体之门》)
  导演:铃木清顺
  主演:野川由美子/宍户锭/松尾嘉代
  年代:1964.05.31
  评分:6.5

  1964年,日活公司要求签约导演铃木清顺在40天的时间内,拍出一部叫《肉体之门》的情色电影,由于预算有限,就在日活的仓库里用旧木板搭建电影布景,十分简陋。
  故事的女主角阿梨(绿色衣服)是1945年在东京街头拉客的妓女之一,她和另外四个同行姐姐住在一起:阿千(红色衣服)、阿衣(紫色衣服)、阿六(黄色衣服)和真知子(和服)。日本战败,美国兵横行街市,财大气粗。姐姐们这样教育阿梨:

  阿衣:“咱们这行有个规定,不许白跟男人睡,睡觉就是做生意,身体就是本钱,谁要是不要钱白睡,我们就没生意了。你要是敢的话就是找死,把你打得不剩一块好肉。”
  阿六:“自己找客自己卖,一点都不难。不用皮条客分你挣的钱,就好像卖鱼卖肉的‘产地直销,保证新鲜’一个道理。”
  阿千:“牛肉四十块钱一斤是吧,咱们卖肉也是这个价钱。咱们的肉竟然跟牛肉一个价钱,你说怪不怪?如果我们吃40块钱的牛肉,自己也卖40块钱,那怎么算?到底是为了卖而吃?还是为了吃而卖?”

  阿梨,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为了生存,很快就学会了在废墟上朝过往的美国大兵搔首弄姿。
  一个因刺杀美国士兵而负伤逃跑的男人晋太郎,被几姐妹救了回来。这个英雄般的男人,得到了几姐妹的爱慕,她们纷纷尽己所能地奉献殷勤。晋太郎最后在五个女人中选择了真知子(和服),因为只有她是“女人”。
  拥有过爱情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
  阿梨后来也变成了“女人”,可惜等待她的是一个悲剧。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一群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女人在夸夸其谈,有爱情的“女人”和想追求爱情的女孩,要么被她们同化,要么被她们排挤。
  这部电影展现的东西远远超越了“情色”:战争、生存、人性、爱情。导演铃木清顺参加过二战,是驻菲律宾的士兵,美军登陆日本前一周,他们的部队从马尼拉撤军,运兵船在海上遭美军格鲁门战机攻击,士兵们为求生纷纷跳入大海。铃木活了下来,他游了大概六七个小时才到达陆地。对于铃木来说,战争就是逃跑,他从心底讨厌美国,电影中多次出现美国国旗,标志着铃木的不满和嘲讽。
  影片中一大特色是,四位角色衣服的颜色鲜艳而互不相同,并且每个人在独自讲述时的电影布景不再是战争废墟,而是和衣服颜色一致的纯色背景。这点经常被影评人们提及,并且赋予诸多意义,例如,女主角阿梨的衣服是绿色,绿色表示peace(和平)。事实是,铃木清顺在采访中说道,四位角色的衣服颜色没有特殊含义,只是为了区分方便。绿色衣服代表渴望和平的屁话,只有吃饱没事干的影评人才能想得出来,对于一个日本逃兵来说,心中最真实最挥之不去的,恐怕只有深深的战败的耻辱。

  
《秋月茶室》
  导演:Daniel Mann
  主演:Marlon Brando/京町子/Eddie Albert
  年代:1958.04.17
  评分:7.0

  艺术离不开“基本功”。过硬的基本功来自艰辛刻苦的练习,它是艺术的门槛,也是艺术家得到尊重的前提。
  “基本功”体现在表演中,便是“控制力”。戏曲名角、舞蹈名家的表演,即便至软至柔、至轻至慢,你仍能感受到那无所不在的至强至硬的控制力,这便是“基本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功”。
  没有不会演戏的演员,只有懒演员。中国的演员,演戏曲的比演电影的好,演电影的比演电视剧的好。外形漂亮的不叫演员,那是花瓶。为什么人家叫我们中国China,因为,我们的花瓶实在太多了。
  《秋月茶室》是一部讲述驻冲绳美军与当地居民文化冲突的轻松愉快的喜剧电影,美日合作,马龙白兰度与京町子主演。电影中京町子在茶室的舞蹈表演展现了日本传统歌舞伎的快速换装技巧,惊艳绝伦。她的出场如同剑客,那眼神,那手势,那身法,那步态,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那才是一个优秀演员应该具备的身体造型和表现力方面的基本自我修养。

东瀛映画志(序)

  我的移动硬盘里有个“日本电影”文件夹,大小超过100G。一次,某个同事瞥见,两眼放光:“哎哟,有片啊!我拷一份啊?”“喜欢你就拿去拷嘛。”第二天,他失望地把移动硬盘还给我:“你这还真的是日本电影啊?!”
  不知不觉,我居然看了那么多日本电影,有必要从“观影记”中,辟出一个专题——“东瀛映画志”。
  谈论日本电影前,恐怕要先多说两句,谈论一下这个用卫生巾做国旗的国家:日本。
  “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邻国,本来就是天然的死敌。“中日友好”是现阶段双方博弈后的最优选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日本会是我们最忠实的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日本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的第一大国,日本人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政府和民间机构每年都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展开对华专题研究。而中国人呢?我们对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了解多少?我们只知道那个鸟岛国上人人都是变态,知道他们是杀父仇人,哦,对了,还知道他们怎么叫床。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十个日本AV女优的名字,却不一定说得出十个日本地名。
  作为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只信奉暴力和仇恨,“杀光小日本”“操死日本女人”“炸沉日本岛”之声不绝于耳,一个泱泱大国,却无泱泱之心。更可怕的,是把这种暴力宣泄在自己同胞身上,“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征服不是武力讨伐和侵略,而是你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征得了别人的信服、佩服、叹服。美国征服了世界,他们有最强大的软硬实力,所有人都往那跑,所有人都说它好;日本征服了世界,他们有畅销全球的电子产品,他们成了东方文化的代言人;韩国征服了世界,他们有最发达的娱乐、游戏产业,大家都用三星手机,都跳骑马舞。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落后,更可怕的是知道自己落后还不努力。或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对外卑躬屈膝、对内色厉内荏的政府,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勤勉地做事,更认真地做人,改变来自每一个人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行胜于言。民族自豪感不是从“五千年文明古国”里来,不是从唐代的月亮和腐朽的尸体里来,民族自豪感来自于我们写出了更好的作品、造出了更好的产品,来自于我们可以大声说出意见,来自于农村问题的切实解决、百姓收入的根本提高,来自于每个人的笑脸。
  在看了上百部1920-1980年代的日本电影后,我极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日本电影,亚洲第一。日本电影征服了我,正如韩国的星际、德奥的音乐、美国的科技征服了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日本电影产业在战后国家经济起飞时期极大发展,伟大的导演、演员辈出,思潮远播欧洲,获得广泛的承认和赞誉,创造了一个亚洲其它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峰。
  日本电影里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深刻的人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从骨子里热爱东方电影,热爱东方人的镜头和视角里特有的细腻和美感,那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像呼吸一样自然亲切。看日本电影,最感慨的是:很多好东西,是我们中国以前教会日本的,但现在只能在日本电影里看到,在中国电影里看不到。我们比别人落后,应该虚心学习,师夷长技,自强自立。道路还很长,大家一起加油,由衷地希望将来我们台湾、大陆、香港能拍出更多好电影,超过日本。
  一些日本老电影,豆瓣上“看过的人”只有几十上百,有的甚至不超过十个人,时间真的使旧物蒙尘了。我想把喜欢的日本老电影介绍给大家,个别推荐的,会提供下载,同时聊聊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分享一些配乐、片段。互联网和Google搜索不出那些古旧美好的事物,如果可以,多看看以前的老电影吧,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在不那么久远的过去,电影里山不崩地不裂,没有特效,没有高科技。人们没有手机,车和船很慢,事情都不大急,有大把的时光,用来说话、拥抱、相爱和哭泣。
  我用10分制评分电影,6分是及格,8分是推荐,9分是特别推荐,10分是最爱的电影。当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很可能我的10分电影你看了之后觉得6分都不到。我喜欢周星驰;喜欢“打”的电影,李连杰成龙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这种,《生死时速》《终结者2》《蝙蝠侠2》这种;喜欢“傻”的电影,《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这种。不喜欢心理电影,如《搏击俱乐部》《黑天鹅》;不喜欢中国人拍给外国人看的电影,如《人山人海》《二十四城记》;不喜欢一些我也不知道为啥会不喜欢的电影,如《桃姐》《在云端》《艺术家》《真爱至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觉得陈凯歌的《搜索》比《霸王别姬》好,喜欢张艺谋多过贾樟柯。对院线电影的个人评分时常跟豆瓣评分有较大出入,并坚持认为,那些正在上映的电影里,外国动画片一定是最好看的。一言蔽之,小镇青年和中老年妇女们爱看什么,我就爱看什么——我的品位,那是相当地土和不靠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