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记(五)

《The Godfather 1 2 3》(《教父》)
  经典中的经典。电影诠释了一个男人的所有感情,冷静、残忍、软弱、无助、勇敢、机智、专断、温柔、事业心,这才是男人。
  配乐非常好听,些许心碎的舞步轻轻摇摆,听着这样的音乐,怎能不想起黑暗中教父那张英俊的脸呢。我是把三部电影当作一部电影来看的,最喜欢第三部,因为有鲍罗丁弦乐四重奏、歌剧《乡村骑士》和忧伤的西西里民歌。
 
《Brave Heart》(《勇敢的心》)
  关键词:Freedom。
  后来看到一篇陈可辛的访谈,他说这部电影其实很假。中肯。不过看电影想那么多干吗,好看就行啦。
 
《Love Actually》(《真爱至上》)
  说不上很有感觉。比较喜欢的人物有“就要唱错词”比赛冠军、“勇闯登机口”比赛冠军、“圣诞来敲门”比赛冠军及冠军的吻伴同时也是另一项目“随时爆粗口”比赛的冠军。
 
《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
  这么亲子的电影我居然没看过(电影中间居然有中场休息,第一次知道)。每当女主角唱”raindrops on roses”时我都忍不住想到老友记第一集里Phoebe给Rachel唱这首歌,这就叫先入为主。
 
《Transformer》(《变形金刚》)
  虽然概括起来整个电影就是Ebay、诺基亚、美国军方、linkin park的广告好商业啊,虽然英雄加美女的套路好土啊,虽然擎天柱的脸好难看完全不是心目中的帅哥样,虽然怎么会霸天虎莫明其妙就嗝屁了,虽然有许多虽然,但是一声“汽车人,出发!”,童年的偶像开始kukukaki变啊变,我的小心脏就开始搏动当我还是个小屁孩时的脉搏啦!
 
《向日葵》
  想起经常光顾的学校教育超市二楼的盗版碟店,在放DVD的箱子上把电影分成两大类:“看懂”和“不懂”。毫无疑问第六代导演张扬的《向日葵》可以归为“看懂”类,主旋律有余,煽情不足,每次都是煽到半吊子就没了,难受。
 
《大电影2.0》
  最大的快乐是电影开头,看到墙上的那几根排水管,就认出了是山阴路边的吉祥路,历史街区调查不是白干的,干我们这行是夺莫有意思啊。电影的背景是山阴路,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熟悉。搞笑方面,不如我想象的好笑。
 
《太阳照常升起》
  人房祖名一朵在万恶的资本主义香港开放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春风下长大的成龙大爷的小花朵,你叫人家去演边远山寨里的农民,像吗?这电影看得我很是别扭,就算你姜文叙事再花哨,我也不买你的帐。
 
《China: A Century of Revolution》(《中国:革命的世纪》)
  记录片记录了从1919年到1992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记录片得到了美国跟人权有关的基金会的赞助,可想而知里面自然有对中国人权的批评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自恋。不过,叙述的历史是真实的,不像我们教科书上“洁版”历史的样子,你可以看到许多被封锁的名词背后的故事。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那对历史的无知又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可怜。
  强力推荐。
 
《Malena》(《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我觉得直接译成《玛莲娜》更加美丽。
  一个男孩不能保护心目中的女神,他们的唯一的肉体接触却是在妓院里。西西里的海真蓝,男孩站在海岸洁白的岩石上把唱片扔进海里。看到这里真有点心痛。
 
《Taxi Driver》(《出租车司机》)
  一个孤独的人的故事。他为了尊严和良心所做的努力真值得学习。
 
《Talk To Me》(《对我说》)
  关于Petey Greene,美国传奇黑人DJ,和他的朋友。当然不止这些,影片还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美国黑人社会和黑人生活,例如其中的关于马丁路德金遇刺的播音。
  Petey Greene的精神:永远做一个真实的人。
  ”Be cool, yo.”

还乡

夜色
  从气象大楼11楼的办公室看出去,徐家汇的车流连成长串,多么温馨啊我猜每辆车里都坐着回家的人。就想到了那个词语:“落地窗”。
  跟着阿武回宿舍,小区里白玫瑰开了。在破旧的筒子楼水房里刷牙,打点好第二天的行李。在窗口张望下面的徐光启墓。半夜冷醒。清晨出发,走过徐家汇天主教堂旁长长的画廊,提着沉沉的皮箱走下地铁口。白天,不过是黑夜的另一个样子。
  

火车上
  车不知在哪个站停下,有叫卖声。有些人下去有些人上来。老人刚把行李放好,扶着椅背站着。我起身让座,老人谦恭卑微。是个庄稼人,粗糙的手上有钝物划伤的豁口,古铜的面色,解放鞋,衣服想必是他所有中最好的——齐整的旧皮衣。和老人搭讪。他老家在贵州,先前在江西伐木,坐这趟车是要去广东的湛江,帮人收割甘蔗;自己六十岁了,家里孙子初中辍学去打工了;在江西一天下来斧子锯子辛辛苦苦伐了五六十个立方,老板只给算三四十个立方。老人每说完一句话就解嘲地呵呵笑上两声。
  车又停了。站在一旁的中年男人一把抢过老人的包裹垫着一屁股坐下。老人急了:“这是我的东西……”中年男人一脸无赖相:“这是你的,整个车厢都是你的。”老人陪着委屈的笑反反复复说的只有一句“这是我的东西”,声音越来越小。中年男人再次要拿老人的包裹来坐时,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们的对话火药味十足,周围的眼睛都看过来。老人拿回了包裹,赶紧心疼地解开袋口的绳子向里张望。我问里面是什么,老人一边说是给小曾孙的皮鞋和衣服,一边把重新系上的绳子紧了又紧。中年男人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对旁边的人口若悬河。我不喜欢这样的人,说话时头头是道,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照样可以夸夸其谈大加评论,不是踏实之人。
  半夜,人们横七竖八昏昏睡去,老人拍了拍我问,你是汉族人吗?我说是。他说我是侗族人,接着他突然压低嗓音,用着我不懂的语言唱着山歌。我感到快乐。我会记得,某个日月某辆寒冬的夜行列车上,一个老人曾对我唱起山歌。
  

冰雪
  车在湖南衡阳已经停了两个小时。我觉察出了问题,这不是一般的调度需要,因为整整两个小时没有任何一辆上下行的列车通过,前面的路断了。在人挤人的硬座车厢里等六个小时是令人丧气的,我开始担心能否回得成家。人们猜测和埋怨,如果不停车现在该快到家了。
  火车终于喘着气开动了,大家欢呼起来。当看到铁道不远处的高速公路上被困的车辆排成不见头的长龙时,人们停止了抱怨,或者有些人幸灾乐祸。1月25日京广线湖南衡阳至郴州段供电中断、轨道冰冻,我在湖南看到了北方的玉树琼枝。
  

回家
  视线被石灰岩山丘阻挡不再看得到远处的地平线,甘蔗田成片,到家了。走出火车站,和三轮车夫砍价,久未练习的方言听起来很是僵硬。
  走向那个楼梯口,那个锈蚀的扶手还是一年前的样子。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