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记(十)

《非诚勿扰》
  我认为《非诚勿扰》是冯小刚的电影里最差的一个,不好笑。
  为什么和人民群众的喜好反差那么大,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原因:觉得舒淇长得难看,尤其当她咧着个大嘴巴扮出一副楚楚佳人相时,觉得葛优哭起来像笑。葛优这种特点过于明显的演员演感情戏的话很难控制,冯小刚没控制好,张艺谋就好很多,《活着》中的葛优没让我感到别扭。
 
《疯狂的赛车》
  不知道冯小刚看不看这部电影,如果看的话,真为冯导捏把汗,瞧瞧人家宁浩,情节、悬念、故事都比你强,唉。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可以笑得很纯粹,特别喜欢那两个烧照片的土杀手,“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啊”,哈哈。
  黑色幽默是对现实最绝妙的解构和反讽,假话说得太多,真话听起来就像笑话了。事物的道理通常如此,最有实力的总是最低调的,最懂得现实之残酷的人往往最会搞笑。
 
《Il.Mare》(《触不到的恋人》)
  “人有三样东西不能隐藏:贫穷、咳嗽和爱。”
  能被人倾听是幸福的,恩澍和星贤互相帮扶着度过感情的低谷,他们是幸运的。
 
《내사랑》(《我的爱》)
  完全就是韩国版的《Love Actually》嘛,不过比《Love Actually》更假更煽情,也更符合我的口味,哈哈哈。
 
《바보》(《傻瓜》)
   傻瓜是最幸福的人,不是吗?和傻瓜做朋友吧,你会很快乐的。
 
《Életjel》(《初恋纪事》)
  许多情况下我会因为封面买下一张从未听说过的电影DVD,比如这部1954年的匈牙利电影,不过一般看完后我都能庆幸没买错,嘿嘿。
  电影讲的故事非常简单,感情真挚,拥有那种黑白片才能有的质朴美丽。两个相恋的年青人忘情地起舞,所有的现实、阻挠在一圈圈的旋转中越来越微不足道。
  “路途太远我们不能回来,但是我能感受到毫无保留的爱。”
  更正:这部电影应该叫《Körhinta》,译名《旋转木马》,是匈牙利新浪潮代表人物佐尔坦·法布里(Zoltan Fabri)的代表作,国内的碟商把它和《Életjel》张冠李戴,封套和碟片上印的译名“初恋纪事”是错误的。感谢豆瓣。
 
《Mukhsin》《木星的初恋》
  这是我另一张因为封面买下的DVD,买完碟后才发现两个电影的中文名字里都有“初恋”这个词语,哎呀呀,我不是故意的。
  来自马来西亚的Yasmin Ahmad的这部作品处处可见女性导演的温柔细腻,有点淡淡的岩井俊二的味道。Yasmin Ahmad和宁浩都是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扶持的导演,华仔选人的眼光真尿性!
  一场大雨,带来了十二岁的木星(Mukhsin),他和十岁的小女孩欧克(Orked)成为好朋友。木星带欧克放风筝、爬树,在自行车前杠缠上厚厚的棉布,载着欧克穿过阳光斑驳的林阴大道。不止这些,欧克的父母间的恩爱、欧克和木星的家长对他们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开明和支持,都让我感到融融的暖意。
  影片的结束,欧克说:“那天过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但他一直都没离开过我,我没想过他会离开,我也没去写老师叫我写的那篇作文,但我为我和他写了一首诗:当我听到第一个爱情故事,我已经开始寻觅你,虽然这是一种未知的盲目,你我从未相遇,却仿佛早已认识很久。我们不总能找到内心里的那位,但爱是仁慈的,它给我们第二次机会,我找到了我自己的,我希望木星也能找到他的。”
  初恋是心碎而动人的,这种感觉在我看到木星给欧克的风筝上写的那几个字时强烈地袭来,不能自已。我不知道其他人,至少对于我来说,初恋让我相信美好,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始终保持着那份少年的简单和傻头傻脑,可以在伤透心后静静等待生活的再一次恩赐,再一次全心全意地去爱。

“观影记(十)”上的8条回复

反驳《疯狂的赛车》最后一句的前半句。
有实力的人经常是低调的。
最有实力的人是捉摸不透的,他们比较随意,反正结果都一样。
最后一句的后半句,嗯,就算了。

推荐你一定要看《两杆大烟枪》,错过这片子太可惜

疯狂的赛车完全模仿《两杆大烟枪》,经典的黑色幽默,宁浩的出现只是普及了盖里奇而已,盖里奇还有一部片子《偷抢拐骗》也可以

宁浩、Guy Ritchie、 SABU、 Quentin我都喜欢,理科生嘛。
模仿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只有聪明人才能模仿聪明人。

其他烂的众所周知的我就不说了。。。

触不到的恋人。。。。
这个相当烂。。

以上的电影一部都没看过……
哎呀呀!我不是故意的
^_^

呵呵,其实没看过《非诚勿扰》和《疯狂的赛车》的话就很有可能一部都没看过了。

呵呵 貌似最后两个还没看过。。。有空一定看看

这么说前面的都看过了,呵呵。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