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迅达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集》最有意思的就是每个得奖的设计者都被要求写一段得奖感言。其实感言映射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做设计?这个问题让人自省,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这些感言真是个性十足,摘了两个我喜欢的,如下。
一等奖:《皮影文化中心》 康续瀚 同济大学 指导教师:戚广平 魏崴 吴长福
先谈谈所谓的看法,首先我认为我做设计的想法都是受别人的思想和建筑影响而产生的,而基本上与自己无关。我最初的目的是想做材质,也就是想通过材质来表达民俗性,原因很简单,竞赛之前德国gmp公司来我校做报告,我对他们的想法比较能接受,我就搬过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做了一气,很乱很抽象,没找到和这一点很贴切的民俗。后来同学有做皮影戏的,我觉得和我的初衷很相近:整个建筑用一种半透明的皮包起来,人在里面活动。外面的人看来就是一出戏,想的很美,也觉得比较建筑化,就顺着做下去了。
至于后来我图纸中所表达的两个关系,声明一下,都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是尽我所能去思考了,但最终关系都是由我的两位指导老师提出来的,一人一个,不过我跟他们交流得很好,他们也是顺着我的思路,帮我拔了两个高,我想这也正是交流的目的,在这里表示感谢!
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于竞赛,目前只能说是个锻炼的过程,过程中有好也有坏,好的要坚持,比如热情、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好的要发现要认识要摒弃。首先我承认,对于我设计的这个东西的结构、构造我大多数美搞懂,很惭愧,画的很细,很多是抄的而且不大明白。在说说那两张透视图,两个问题:1.透视准吗?答案肯定是不准,手绘的怎么感觉好怎么画;2.尺度准吗?不准。为什么不准?原因很简单,我虚荣,觉得这样很有气势,我说的是实话,我也很无奈,以后要改。之前没想画,但朋友很实在,很会考虑评委的思想,他坚持让我画,这我觉得也很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若是自己评图,也希望别人思路清晰,表面充分,但我觉得我做得有些过于夸张了。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是个很想去思考,但又没有足够能力的画匠,说到这儿我不想再说了,我觉得很悲哀,真的!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有的话聊聊:QQ11712658。
二等奖:《寻找失落的集市》刘锐 重庆大学 指导教师:向科 王琦 李俊
建筑学对于我来说总是迫于无奈,背离我的人格,让我窒息,在我面前摇晃着一张张虚伪的面孔。
我执着于伟大的牛顿的理性的宿命论,努力把一切纳入它的体系——这使我成为不可理喻的机器。
我讨厌哗众取宠的作假、鄙视浅薄无聊的形式抄袭——这使我成为事倍功半的笨蛋。但我可以面对自己。
我因为失败而选择建筑学,又因为放弃自我而取得好成绩,最后因为背叛信仰而在这次竞赛中得奖。
我不想成为野孩子,但只有野孩子才能生存。
特别感谢我的几位指导老师,是他们在我们班营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人做出自己想做的设计。
在重庆最热的几天里,在被太阳晒得发白的建筑系馆顶上,我看着老师为我拍模型照片,我下楼为他们买水,结果回来时,在楼梯上摔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