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王、曹、匡、张,就这么集合了。
匡晓明老师讲冷笑话很厉害啊,包袱抖得不动声色。张松老师也不落后,把王朔小说题目都搬出来了。幽默感跟智商成正比。
每次快题都很受教。最有意思是曹曙老师说的:“不说规范,你好意思么?”
包老师是实干派,说得不多。强哥最后对夏老师组的快题发飙了,在我意料之中。不过他们是无辜的。
可笑的基础啊,好好补习吧。
月度归档: 2007年11月
一直认为,最好的文字不需要解释,不能去解释。唯一的办法,红尘中多打两个滚,回来再看。
人生何如,竟深切至此。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强哥今天教我们怎么抄方案。强哥说你们不会做就罢了,抄都不会抄?一番讲解,抄方案也是有水平高低之分的,哈哈。
前两天看到立鸣的EuroPAN那两本书,想着我也能买两本多好。不料,课上发暑期社会实践的补贴,拿到一百块钱。想着还要骑自行车去买有点麻烦,走出红楼,卖书的正好摆着摊,正好还有。付了七十块钱买下。老天爷啊,你可真体贴啊!强哥推荐,许多同学也买了这两本书。买书,无论什么方面的,我对自己的眼光还是很自信的,哈哈。
天气真好。
得学学外国人,立意、表达、表现都很有新意,很有想法。特别是想法,外国学生或外国设计师做方案时的主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哪像我们,最后拗一个好听的名字,把自己的方案往上套。差距,更早的时候,看一些summer school的作业集时我就体会到了。
买过洋垃圾的CD,脑袋里早就觉得花十几块RMB买到十几欧的东西完全可能。刚买到书心里挺高兴,因为标价是65欧。下午挚姐告诉我这些书是盗版的,我才想起某幅图片印得不够清晰,原来如此。不过盗印的质量太好了,好得我都没注意。这个盗印有水平啊,估计是正规印刷厂印的,可不是地铁口卖的那些破盗版书能比的。想想一整本书的铜版纸,也值回买书的钱了。
单论算法,背一背谁都会算。如何理解过程?
感慨自己高等数学几乎等于白痴。没有理论的基础,怎么也理解不下去。双约束模型就是正算和反算都一样,默认前提是每个已知都会找到一个唯一的“收敛”的结果。用反复计算解决互相约束的难题,收敛的思想有点类似极限的思想。“拟合”比较简单,参数的修改,逼近真实值。最感叹的就是双约束的公式,把变量和常量隔离,化繁为简,使反复计算变得简单,数学的美感就是那么实在。
双约束的问题在于从工作到居住和从居住到工作应用的是同一模型,合适吗?肯定还有更复杂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无底洞啊!
再次反映人的树型思维。我在想的是,当树型思维复杂到一定程度,它和真实的差别有多小?计算机不也是树型思维(还是最简单的与非门的树型)的产物吗?Alexander完全排斥树型的观点也有点不当的地方吧。
总觉得人的思维无法阐释人的思维,我果然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强哥用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案例告诉我们,规划要讲道理:方格网城市肌理——方格网的反面:西北向东南的自由水系,“门”的心理地标作用(北京人特色)——中轴线特点:连续、对称、权威——北京城市中轴线缺点:不贯通——缺点的反面:因为不可抵达,中轴线只是人们心理上的——形而上远远强大于形而下——中轴线精彩段分析——400到800米的节点半径——与巴黎中轴线惊人的吻合——人性的相同——中轴线的改造——城市设计。
强哥语录:
“不要忘了你们毕业后拿到的学位是工学学士。”
“问一下自己,现在你能干什么?”
“才和曹曙老师说起,很担心你们的设计能力啊。”
“我不知道是我们小组的问题,还是都是这样。”
“规划院做的事情是business,是make money。”